- 人工智能创作
2.1【学习活动】抖音视频推荐算法设计
- 2025-2-25 11:26:21 @
从100万条视频中为用户A(历史观看:科技/教育)推荐10条最相关视频。如何推荐?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31 条评论
-
kyxs25c0102 @ 2025-3-10 15:17:29
作者:白获渔 张茗宇
```为用户A推荐相关视频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基于用户的历史观看偏好(科技/教育)以及视频内容的特征进行精准推荐。以下是详细的工作流程: --- ### **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用户数据**: - 收集用户A的历史观看记录,包括观看过的视频类别、时长、点赞、评论、收藏等行为数据。 - 分析用户的兴趣标签(如“科技”和“教育”),并量化用户的偏好权重。 - **视频数据**: - 从100万条视频中提取每条视频的元数据(标题、描述、标签、类别、上传时间等)。 - 提取视频的内容特征(如主题关键词、语音转文字后的文本内容、视觉特征等)。 - **数据清洗**: - 去除重复、低质量或与用户兴趣无关的视频。 - 对文本数据进行分词、去停用词等预处理操作。 --- ### **2. 特征工程** - **用户特征**: - 构建用户兴趣向量,表示用户对不同主题的兴趣程度(如科技=0.8,教育=0.7)。 - 结合用户的行为模式(如偏好的视频长度、观看时间段)生成更全面的用户画像。 - **视频特征**: - 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提取视频标题和描述中的关键词,并生成文本向量(如TF-IDF或BERT嵌入)。 - 对视频的视觉内容使用计算机视觉模型(如ResNet)提取图像特征。 - 将视频的类别标签(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编码为向量形式。 - **交互特征**: - 根据历史数据,计算用户与视频之间的潜在匹配度(如点击率、观看完成率等)。 --- ### **3. 推荐算法设计** 根据问题的特点,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推荐方法: #### **(1) 协同过滤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 - 找到与用户A兴趣相似的其他用户(如也喜欢科技/教育类视频的用户)。 - 推荐这些相似用户喜欢但用户A尚未观看的视频。 -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 - 找到用户A之前观看过的视频(如AI发展历程相关的视频)。 - 推荐与这些视频内容相似的其他视频。 #### **(2) 内容推荐 (Content-Based Filtering)** - 根据用户A的兴趣标签(科技/教育),筛选出符合这些标签的视频。 - 计算用户兴趣向量与视频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如余弦相似度),选择相似度最高的视频进行推荐。 #### **(3) 深度学习推荐模型** - 使用深度神经网络(DNN)或图神经网络(GNN)建模用户与视频之间的复杂关系。 - 输入用户特征和视频特征,预测用户对每个视频的点击概率。 - 按照预测概率排序,选择前10个视频作为推荐结果。 #### **(4) 混合推荐** - 结合协同过滤和内容推荐的优势,构建混合推荐系统。 - 例如,先用协同过滤找到候选视频池,再用内容推荐进一步筛选。 --- ### **4. 排序与多样性优化** - **排序**: - 根据推荐算法的得分对候选视频进行排序。 - 考虑额外因素(如视频的新鲜度、热度、用户的历史反馈)调整排序结果。 - **多样性**: - 确保推荐列表中包含不同子类别的视频(如科技中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教育中的“在线学习”、“科学普及”)。 - 避免推荐过于相似的视频,提升用户体验。
-
2025-3-10 15:12:56@
1. 数据准备
- 视频数据:收集100万条视频的元数据,包括标题、描述、标签、类别(如科技、教育、娱乐等)、时长、上传时间、播放量、点赞数等。
- 用户数据:获取用户A的历史行为数据,包括:
- 已观看视频的类别(如科技、教育)。
- 观看时长、点赞、收藏、评论等互动行为。
- 用户的显式反馈(如评分或标记兴趣)。
2. 特征提取与表示
(1) 视频特征提取
- 文本特征: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TF-IDF、Word2Vec、BERT)对视频标题、描述和标签进行向量化。
- 类别特征:将视频类别(如科技、教育)转换为独热编码(One-Hot Encoding)或嵌入向量(Embedding)。
- 行为特征:统计视频的播放量、点赞数、评论数等,作为额外的特征。
(2) 用户特征提取
- 根据用户A的历史观看记录,生成用户的兴趣画像:
- 兴趣类别:计算用户对各类别视频的偏好权重(如科技80%,教育20%)。
- 兴趣关键词:从用户观看过的视频中提取高频关键词。
- 行为模式:分析用户偏好的视频时长、发布时间段等。
3. 候选视频筛选
为了提高效率,先从100万条视频中筛选出与用户兴趣相关性较高的候选集(如1000条)。
- 基于类别匹配:优先选择科技和教育类别的视频。
- 基于关键词匹配:通过计算用户兴趣关键词与视频标题/描述的相似度(如余弦相似度),选出相关性较高的视频。
- 基于热度:结合视频的播放量、点赞数等指标,筛选出热门且符合用户兴趣的视频。
4. 推荐排序
对候选视频进行排序,选出最相关的10条视频。
(1) 相似度计算
- 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如协同过滤、深度学习模型)计算用户A与每条候选视频的相关性得分。
- 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包括:
- 余弦相似度:衡量用户兴趣向量与视频特征向量的相似程度。
- 矩阵分解:通过协同过滤算法(如SVD、ALS)预测用户对视频的兴趣分值。
- 深度学习模型:使用神经网络(如DSSM、YouTube DNN)建模用户与视频之间的交互。
(2) 多目标优化
- 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视频进行排序:
- 用户兴趣匹配度(高优先级)。
- 视频质量(播放量、点赞数等)。
- 新颖性(避免重复推荐用户已观看过的视频)。
- 多样性(确保推荐结果涵盖不同子类别或主题)。
5. 结果输出
根据排序结果,选出得分最高的10条视频作为最终推荐列表。
6. 后续优化
- 在线评估:观察用户A对推荐视频的点击率、观看时长、点赞等行为,评估推荐效果。
- 离线评估:使用A/B测试或交叉验证方法,比较不同推荐算法的效果。
- 模型更新:定期更新用户兴趣画像和视频特征,保持推荐系统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
2025-2-25 12:30:59@
学生:杨瑞沂 李丽钱 选择模型:dobao 问题: 从100万条视频中为用户A(历史观看:科技/教育)推荐10条最相关视频。如何推荐?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回答```language
1. 数据收集与处理:- 用户数据收集:收集用户 A 的各种行为数据,如点赞,浏览记录,明确偏好- 视频数据处理:特征提取,如标题,内容分类用了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等技术 2. 模型构建与训练 - 用户画像构建,以标签化的形式构建用户画像,如 “25 岁 - 男性 - 程序员 - 人工智能爱好者 - 健身达人”,- 离线模型训练:运用深度学习等算法 3. 相似度计算与筛选- 内容匹配,将用户 A 的兴趣特征与 100 万条视频的特征进行逐一匹配,计算相似度- 协同过滤,将有人看过且评价较高的视频推荐给用户 A- 筛选排序 4. 实时调整与优化- 实时反馈收集如是否点击观看- 模型更新优化,如果用户 A 在观看推荐的科技 / 教育视频后,表现出对某个新的细分领域的兴趣,那么模型会捕捉到这一变化,下次推荐时会更倾向于推荐该领域的相关视频。
-
2025-2-25 12:27:23@
姓名:陈柯名
工作流程:
抖音会先收集视频基本信息及历史观看记录,然后分析视频内容与个人喜好类型,接着将视频内容与个人喜好进行匹配,最后进行推荐。
-
2025-2-25 12:25:21@
问题:从100万条视频中为用户A(历史观看:科技/教育)推荐10条最相关视频。如何推荐?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回答: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
1.收集用户数据,收集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 2.收集视频数据,对 100 万条视频进行数据收集,包括视频标题、标签、描述、分类信息等。 3.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去除重复、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记录
二:特征提取
1.用户特征提取:根据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行为,提取用户的兴趣特征。 2.视频特征提取:从视频的元数据和内容数据中提取特征。将这些特征进行融合,形成视频的特征向量。
三.建立推荐模型
1选择推荐算法:根据数据特点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推荐算法 2模型训练:使用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和视频数据对推荐模型进行训练。 3引入外部数据:可以引入一些外部数据来辅助推荐
四:模型评估与优化
分为评估指标选择评估,指标选择,模型优化
五:推荐结果生成
六:实际应用
根据用户的实时反馈,如用户对推荐视频的点击、观看行为等,对推荐模型进行实时更新和调整,以不断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
组员:赵晨灿,李怡凝
-
2025-2-25 12:24:40@
小组成员:姚景然 高彦梅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特征提取与分析
- 根据用户A的历史行为数据,提取用户的兴趣特征和关注的科技领域、教育阶段、知识深度等形成统计图,以此表示用户的兴趣偏好
- 对100万条视频进行数据分析,提取视频的特征内容
- 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过程:
- 用户特征构建
- 视屏特征构建
- 模型训练
- 推荐生产
- 结果排序
-
2025-2-25 12:24:24@
组员:董昊轩 殷若鸣
选择模型:dobao
问题: 从100万条视频中为用户A(历史观看:科技/教育)推荐10条最相关视频。如何推荐?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回答:
一.如何推荐:
- 首先了解用户的观看历史,总结出用户的观看喜好,并从已进行分类的视频库中找出相关类型的视频进行推荐,若用户将推荐的视频完整观看,则说明推荐正确,则继续推荐同类型的视频。
二.工作流程:
1.数据收集与整合
- (收集 100 万条视频的元数据,整理用户的历史观看记录,明确其对科技和教育类视频的具体偏好) 2.内容分析与特征提取
- (对于 100 万条视频,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视频标题、描述等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关键词、主题标签等特征,构建视频的内容特征向量。 对于用户的历史观看记录,同样进行特征提取,总结出用户偏好的特征向量) 3.相似度计算
- (采用合适的相似度算法(如余弦相似度、欧氏距离等),计算每条视频与用户历史观看偏好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得分。 相似度得分越高,表示该视频与用户的兴趣越匹配) 4.过滤与排序
- (根据相似度得分对 100 万条视频进行排序,筛选出得分最高的一批视频。 可以设置一些过滤条件,例如排除用户已经观看过的视频,或者排除发布时间过久的视频) 5.多样性考虑
- (在排序后的视频列表中,考虑推荐视频的多样性。避免推荐过于相似的视频,确保用户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和主题的科技 / 教育内容。 可以通过计算视频之间的内容差异度,选择差异较大的视频进行推荐) 6.最终推荐
- (从经过过滤和多样性调整的视频列表中,选取排名前 10 的视频推荐给用户) 7.反馈与优化
- (跟踪用户对推荐视频的行为反馈,如观看时长、点赞、评论等。根据用户的反馈,调整推荐模型的参数和算法,不断优化推荐结果,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在整个推荐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到一些工具和技术,如数据挖掘工具、机器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 等)、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以支持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和推荐计算等任务。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以应对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访问的情况)
-
2025-2-25 12:23:57@
从100万条视频中为用户A(历史观看:科技/教育)推荐10条最相关视频。如何推荐?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答:可通过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与建模、推荐与评估的工作流程来实现。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用户数据收集 - 视频数据收集 -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分析与建模
内容分析 文本分析 视觉与音频分析 用户画像构建 推荐算法选择与建模
推荐与评估
推荐结果生成 推荐效果评估
小组成员:李天赐 李雨轩
-
2025-2-25 12:22:36@
小组:马瑞隆,杨芮源
数据收集与整理
收集用户行为数据:收集用户 A 在平台上的历史观看记录、点赞、评论、收藏等行为数据,这些数据能反映用户对不同视频的兴趣程度和偏好倾向。 收集视频元数据:对 100 万条视频的标题、描述、标签、分类等元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为后续的分析和匹配提供基础信息。
用户画像构建
提取兴趣特征:从用户 A 的历史观看数据中,提取出其对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具体兴趣点,例如用户 A 可能更关注人工智能、宇宙探索等科技细分领域,以及数学教育、编程教育等教育细分领域。 确定兴趣权重:根据用户 A 的行为数据,为每个兴趣点分配相应的权重,以表示用户对该兴趣点的关注程度。例如,用户 A 对人工智能的观看时长和互动次数较多,那么人工智能这个兴趣点的权重就相对较高。
视频内容分析
文本分析: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视频的标题、描述、标签等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出视频的关键主题和特征词。例如,对于一个关于 “量子计算原理” 的视频,提取出 “量子计算”“原理” 等关键特征词。 分类与标注:根据视频的内容和特征词,将视频进行分类和标注,确定其所属的科技或教育子领域。例如,将上述视频标注为 “科技 - 量子计算” 类别。
相似度计算
特征向量匹配:将用户 A 的兴趣特征向量与每条视频的特征向量进行匹配,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度。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有余弦相似度、欧式距离等。例如,通过计算发现用户 A 的兴趣特征与一条关于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的视频相似度较高。 多维度综合评估:除了文本内容的相似度,还可以考虑视频的其他维度,如视频的发布时间、播放量、用户评分等因素,对相似度进行综合评估。例如,一条近期发布、播放量高且评分高的科技视频,即使文本相似度不是最高,但综合考虑后也可能具有较高的推荐价值。
推荐排序
根据相似度排序:根据计算出的相似度得分,对 100 万条视频进行降序排列,筛选出与用户 A 兴趣最相关的前 N 条视频(N 大于 10,以便有更多选择)。 人工筛选与调整:对初步筛选出的视频进行人工审核,确保推荐的视频内容质量高、与用户兴趣紧密相关且没有违规等问题。根据审核结果,对推荐顺序进行适当调整,最终确定推荐给用户 A 的 10 条最相关视频。
推荐结果展示与反馈
展示推荐视频:将推荐的 10 条视频以合适的方式展示给用户 A,如在平台首页、推荐频道或用户个人中心等位置展示视频的封面、标题、简介等信息,吸引用户点击观看。 收集用户反馈:关注用户 A 对推荐视频的行为反馈,如是否点击观看、观看时长、是否点赞评论等,根据用户反馈进一步优化推荐模型和算法,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满意度。
思考:
数据收集整理应确保全面准确,避免遗漏关键信息。用户画像构建需严谨定义兴趣权重。视频分析时,文本分析算法的可靠性需考量。相似度计算要优化综合评估维度。推荐排序应提升人工筛选效率,用户反馈收集要更及时有效,以完善推荐系统。
-
2025-2-25 12:22:28@
小组成员:
郑皓月、石颖
使用AI工具:https://www.doubao.com/chat/
AI的答案:
1.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全面获取用户 A 的历史观看数据
- 收集视频元数据:整理 100 万条视频的标题、描述、标签、分类、上传时间、作者信息等元数据。
- 数据清洗:剔除重复、错误、不完整的数据记录。对缺失值进行合理填充,统一数据格式。
2.特征提取与分析
- 用户特征提取 内容偏好特征:依据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详细统计其在科技、教育领域不同细分方向的观看频率和时长。 行为特征:深入分析用户的观看时长、互动频率、观看时间规律等行为数据。
- 视频特征提取 文本特征:对视频的标题、描述、标签进行处理。提取关键特征词。 分类特征:依据视频的分类信息,将其准确映射到不同的科技、教育类别。
3.推荐算法选择与应用
- 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 协同过滤算法
- 混合推荐算法
4.结果评估与调整
- 评估推荐结果:采用准确率、召回率、F1 值等指标评估推荐质量。 用户反馈收集。
- 调整推荐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和用户反馈,调整推荐算法参数。
-
2025-2-25 12:22:20@
小组成员:岳添益
使用AI工具:https://www.doubao.com/chat/
AI的答案:
1)数据收集:汇总用户 A 科技 / 教育领域的历史观看、点赞等行为数据,收集 100 万条视频的标题、描述、标签等元数据。
2)数据预处理:清理用户和视频数据,去除重复、错误数据。
3)特征提取:提取用户 A 的兴趣特征向量,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提取视频的文本、视觉、音频特征向量。
4)相似度计算:用余弦相似度等算法计算用户与视频特征向量间的相似度并得分。
5)视频排序:按相似度得分降序排列视频。
6)推荐视频:取前 10 条视频推给用户 A。
7)优化迭代:收集用户反馈,据此优化用户兴趣模型、视频特征模型和推荐算法。
-
2025-2-25 12:22:10@
小组成员:徐龚渚,矣泽
- 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收集用户数据:获取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点赞、评论、收藏等行为数据,明确用户对科技 / 教育类视频的具体偏好细分领域,获取用户 A 注册时填写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 2. 提取关键特征:
从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以便与视频数据进行匹配。
3. 文本分析: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 100 万条视频的标题、标签、描述等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词,识别视频所属的科技或教育细分领域
4. 匹配与推荐:
利用三角函数函数,计算相似度,进行推送
5. 用户行为反馈更新:
用户 A 对推荐的视频进行观看、点赞、评论等操作后,及时更新用户的兴趣画像和行为特征,调整推荐模型的参数
-
2025-2-25 12:22:10@
数据收集与整理 1.收集用户视频浏览数据,对视频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对100万条视频信息进行提取分析 2.用聚类算法和过滤算法建立用户偏好模型,明确用户对科技,教育不同细分领域的兴趣权重。 3.对100万条视频进行分析分类标注 4.将用户 A 的偏好模型与 100 万条视频的内容特征进行相似度计算,将相似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列,选取前10条,推荐给用户 5.根据用户对推荐视频的反馈判断模型是否准确并优化
小组成员:王乙涵,钱钰棋
-
2025-2-25 12:21:46@
小组成员:尹施钰承、陈禹锦
#### 使用AI工具:
我们的问题:
抖音如何从100万条视频中为用户A(历史观看:科技/教育)推荐10条最相关视频,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 结合AI回答的思考
1、AI会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视频内容和标题进行分析,然后为视频设置标签; 2、AI会收集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点赞、评论、搜索等行为数据,分析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行为,构建出用户 A 在科技教育领域的兴趣模型,赋予相应的兴趣标签权重; 3、AI根据用户 A 的科技 / 教育兴趣标签,从 100 万条视频中筛选出带有相关标签的视频,进一步计算其与用户 A 兴趣画像的相似度; 4、AI运用排序算法,综合考虑视频的热度、新鲜度、用户与视频发布者的互动历史等因素,对相似度高的视频进行重新排序; 5、最后,从排序后的视频中选取前 10 条作为推荐内容展示给用户。
-
2025-2-25 12:21:45@
操作人:蔡楚航 钮一辰 AI工具 https://www.doubao.com/chat/
回复信息整理: 分两个主阶段 #### 数据收集与分析: 用户行为数据(用户的点赞,收藏,评论信息等) 视频内容数据(视频本身标签及内容等) #### 算法模型运用: 召回阶段(从海量视频库中选择可能和用户兴趣相关的视频匹配) 排序阶段(对已经召回的视频进行排序 按照与用户的兴趣匹配度排序) 其他辅助策略 账号与视频信息 实时反馈调整 (观看时长,点赞评论等) 热门与新鲜内容平衡 AI原话: 抖音在百万条视频中将最合适的视频推荐给用户,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数据收集与分析 用户行为数据:收集用户的历史播放记录、点赞、评论、分享、关注等行为信息,了解用户过去喜欢观看的视频类型、主题和风格。同时分析用户的阅读行为,如观看时长、是否完整观看等,判断用户对不同内容的兴趣程度和偏好。 视频内容数据:提取视频的标题、描述、标签等文本信息,分析视频的主题和关键词。还会对视频的视觉、音频特征进行分析,如识别视频中的场景、人物、物体等元素,以及音频的类型、节奏等,全面理解视频内容。 算法模型运用 召回阶段:从海量视频库中快速筛选出可能与用户兴趣相关的视频子集。采用基于内容的召回算法,根据视频的内容特征与用户的兴趣标签进行匹配,例如用户经常观看美食制作视频,就会召回相关的美食类视频。也会使用协同过滤算法,找到与当前用户兴趣相似的其他用户,参考他们喜欢的视频来召回相关内容。 排序阶段:对召回的视频进行排序,确定展示给用户的顺序。利用逻辑回归、深度学习等算法,综合考虑视频的各种特征和用户的行为数据,计算每个视频对于用户的相关性得分。在价值模型中,评估内容的各项价值进行综合打分,将高分内容推荐给用户,如增加了 “播放时长” 和 “用户长期主动互动” 的权重。 其他辅助策略 账号与视频信息:信息完整的账号更受系统青睐。垂直领域的内容更容易吸引精准粉丝,明确的主题和醒目的封面能提高视频的吸引力,而平台认证则能显著提升账号的权重和曝光率。 实时反馈与调整:根据用户对推荐视频的实时反馈,如点击、观看时长、点赞、评论等行为,及时调整后续的推荐策略。如果用户对某个类型的视频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就会增加该类型视频的推荐权重。 热门与新鲜内容平衡:一方面会推荐当下的热门话题、社会热点相关的视频,这些内容通常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互动性。另一方面,也会尝试向用户推荐一些新鲜、独特的小众视频,以满足用户对新内容的探索需求,拓宽用户的视野。
-
2025-2-25 12:21:40@
小组成员:陈孟峤、赵籽鑫
提问:作为算力强大的人工智能,你如何从100万条视频中为用户A(历史观看:科技/教育)推荐10条最相关视频。如何推荐?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AI概要: 这是一个复杂的任务,涉及到数据处理、特征提取、用户画像构建、视频内容分析以及推荐算法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具体分步:
#### 1.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收集元数据(如:视频标题、描述、标签、分类、发布时间等信息等),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噪声和无效信息(如处理缺失值、纠正错误格式等)。
#### 2.用户画像构建: 分析历史观看记录,提取出对科技和教育类视频的具体偏好(如关注科技领域的哪些子领域,教育领域的哪些学科等)。可以根据用户的观看时长、观看频率、点赞、评论等行为,为不同的视频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以更准确地反映用户的兴趣强度。
#### 3.视频内容分析: 对 100 万条视频进行内容分析,提取视频的关键特征。(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视频标题、描述和标签进行文本分析,提取关键词和主题。)对于视频本身,可以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视频的视觉特征,如场景、物体、人物等信息(如果有相关的视频内容分析工具或 API)。将提取到的视频特征进行向量化表示,以便后续进行相似度计算。
#### 4.特征工程: 将用户画像特征和视频内容特征进行整合和转换,构建适合推荐算法的特征向量,对特征进行归一化、降维等处理,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 5.推荐算法选择与训练: 选择合适的推荐算法,如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协同过滤算法或混合推荐算法,基于用户画像特征和视频内容特征,使用训练数据对推荐算法进行训练,调整算法的参数以优化推荐效果。对于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主要计算用户画像特征与视频内容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对于协同过滤算法,需要找到与用户 A 兴趣相似的其他用户,然后根据这些相似用户的观看历史推荐视频。
#### 6.相似度计算: 使用训练好的推荐算法,计算用户 A 的用户画像与 100 万条视频的内容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得分,可以使用余弦相似度、欧氏距离等度量方法来衡量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
#### 7.视频排序与筛选: 根据相似度得分对 100 万条视频进行排序,选择得分最高的前 10 条视频作为推荐结果,可以设置一些筛选条件,例如排除用户 A 已经观看过的视频,或者根据视频的发布时间、热度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调整。
#### 8.推荐结果展示: 将推荐的 10 条视频的相关信息(如视频标题、缩略图、简介等)展示给用户 A,供用户选择观看,在整个推荐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对推荐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实际观看行为调整推荐算法和参数,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
-
2025-2-25 12:21:26@
姓名 杨长麟
问题 从100万条视频中为用户A(历史观看:科技/教育)推荐10条最相关视频。如何推荐?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AI 豆包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收集用户行为数据->数据清洗
特征提取与分析
用户特征提取->视频特征提取
推荐算法选择与应用
选择推荐算法->计算相似度->生成推荐列表
推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衡量推荐系统性能和效果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 值等预测准确性指标,以及覆盖率、多样性、新颖性等用户体验指标
结果评估与优化
评估推荐结果->优化推荐系统
-
2025-2-25 12:21:15@
小组成员:明阳 林湘云
选择模型:豆包
问题1:如果从抖音100万条视频中为我推荐10条与科技或教育最相关视频。如何推荐?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数据收集
利用抖音搜索功能 参考官方推荐和分类:
数据筛选
内容相关性筛选:快速浏览视频的标题、简介、画面和开头部分,剔除明显与科技或教育无关的视频,确保留下的视频在主题上与需求高度契合。 去除低质量视频
视频评估
热度评估:查看视频的点赞数、评论数、转发数等数据,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视频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优先考虑热度较高的视频。 专业度评估:对于科技类视频,判断其内容是否准确、科学,有无误导性信息;对于教育类视频,考察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系统、专业。
最终推荐
问题2:怎样确保视频推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数据标注与分类方面
精准标注 多维度分类。
算法优化方面
深度学习算法 个性化推荐算法 定期算法更新
人工审核与干预方面
专业审核团队 人工抽检
用户反馈与数据监测方面
建立反馈渠道 数据分析与评估
问题3: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可以提高数据标注的效率和质量?
制定详细标注规范 培训标注人员 采用合适标注工具 引入质量控制机制 定期评估与反馈 建立标注数据共享与复用机制
-
2025-2-25 12:20:58@
姓名:李平 宋一凌
如何推荐
视频推荐主要是先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和视频元数据,构建用户画像和分析视频内容,接着计算用户与视频的相似度,按相似度对视频排序,筛选出相关度高的进行推荐,最后根据用户反馈评估优化推荐效果。
主要工作流程
- 数据收集整理
- 构建用户画像
- 视频内容分析
- 计算相似度
- 推荐排序筛选
- 评估优化
-
2025-2-25 12:20:54@
小组成员:郭思言 钟佳谕
应用工具:https://www.doubao.com/chat/
提问:从100万条视频中为用户A(历史观看:科技/教育)推荐10条最相关视频。如何推荐?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从数据,算法,算力分析
回答:
数据方面 1.数据收集 用户行为数据:收集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点赞、评论、收藏等行为数据,明确其对科技 / 教育类视频的具体偏好,如具体是对前沿科技、科普知识,还是对学术教育、技能培训等更感兴趣。 2.视频元数据:收集 100 万条视频的标题、标签、描述、分类等元数据,用于后续的分析和匹配。 数据预处理 3.清洗:去除用户行为数据和视频元数据中的噪声数据、重复数据,纠正错误数据,以提高数据质量。 标注与分类:对视频进行更细致的标注和分类,如将科技类进一步分为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子类,教育类分为 K12 教育、职业教育等,以便更精准地匹配用户偏好。 3.特征提取:从视频元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如从视频标题和描述中提取关键词,从用户观看记录中提取用户兴趣关键词等。 算法方面 1.选择合适的推荐算法 内容基于过滤算法:根据视频的内容特征与用户 A 的历史观看偏好特征进行匹配。计算用户兴趣关键词与视频关键词的相似度,如使用余弦相似度算法,将相似度高的视频作为推荐候选。 协同过滤算法:寻找与用户 A 在科技 / 教育视频观看偏好上相似的其他用户,将这些相似用户观看过且评分较高的视频推荐给用户 A。可以使用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或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前者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后者计算视频之间的相似度。 混合推荐算法:将内容基于过滤算法和协同过滤算法相结合,综合考虑视频内容和用户行为的相似性,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3.算法训练与优化 划分数据集:将收集到的数据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用于算法的训练、参数调整和性能评估。 模型训练:使用训练集对选定的推荐算法进行训练,调整算法的参数,使其能够更好地拟合数据,提高推荐的准确性。 优化与评估:利用验证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优化,通过调整参数、改变算法结构等方式,提高模型在验证集上的性能。然后使用测试集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最终评估,计算准确率、召回率、F1 值等指标,确保推荐算法的性能达到预期。 算力方面 1.算力需求评估 数据处理阶段:数据收集和预处理过程中,清洗、标注和特征提取等操作可能需要一定的算力,尤其是处理大规模的 100 万条视频数据时,需要考虑 CPU 的多核处理能力和内存容量,以确保数据处理的效率。 算法训练阶段:对于复杂的推荐算法,如深度学习 - based 的推荐算法,训练过程可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需要 GPU 来加速计算,以缩短训练时间。 实时推荐阶段:当用户请求推荐时,需要在短时间内计算出推荐结果,这对算力的实时处理能力提出了要求,需要确保服务器能够快速响应用户请求。 算力资源配置 硬件选择:根据算力需求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如配备高性能 CPU、多块 GPU 的服务器,或者使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弹性计算资源,以便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算力。 分布式计算:可以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如 Hadoop、Spark 等,将数据处理和算法训练任务分布到多个节点上并行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加快推荐系统的处理速度。 2.算力优化措施 算法优化:对推荐算法进行优化,减少计算复杂度,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如采用更高效的相似度计算方法、优化模型结构等。 缓存机制:建立缓存机制,将常用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缓存起来,避免重复计算,提高推荐系统的响应速度。 分析与思考:根据豆包对抖音推荐视频的过程解释说明可发现AI主要根据数据算法算力三大核心内容因人而异 不断满足人尅的需求服务于人 优化人类生活水平
-
2025-2-25 12:20:00@
姓名:欧阳子晨 卢嘉瑞
Q1:如何推荐?
首先分析用户A的历史观看记录来确定用户的喜好,再对100万条视频进行分类,然后优化符合条件的视频,考虑流量等问题,最后综合所有条件为用户推荐
Q2:主要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一共4个大步骤:数据收集与整理、特征提取与分析、模型选择与训练、推荐生成与评估
-
2025-2-25 12:19:50@
小组成员:刀子然,何剑锋
工作流程:
数据收集,构建画像,标注视频,匹配计算,筛选推荐
如何推荐:
- 数据收集:收集用户 A 的观看、点赞、评论等行为数据,以及平台 100 万条视频的标签、标题、文案等信息。 - 构建画像:依据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分析其对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具体兴趣点,形成用户画像。 - 标注视频: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为 100 万条视频标注 “人工智能科普”“数学解题技巧” 等标签。 - 匹配计算:依据用户画像和视频标签,计算视频与用户兴趣的相关性得分,同时参考视频互动数据和质量。 - 筛选推荐:按相关性得分排序,筛选出前 10 条视频推荐给用户 A,过程中兼顾推荐内容的多样性。
就是为用户A的喜好与视频类型分类,再评分判断,挑选出前10名
-
2025-2-25 12:19:47@
小组成员:戴之哲 袁子扬
使用的AI:https://www.doubao.com/chat
问题:从100万条视频中为用户A(历史观看:科技/教育)推荐10条最相关视频。如何推荐?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回答:主要可通过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用户偏好、视频内容分析、匹配与排序、推荐结果生成等流程来实现
1·数据收集与整理
(1)用户数据收集:收集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点赞、评论、收藏等行为数据,明确用户对科技 / 教育类视频的具体偏好
(2)视频数据收集:对 100 万条视频的元数据进行收集,包括视频标题、标签、简介、发布时间等,为后续分析做准备。
2·用户偏好分析
(1)提取特征向量:根据用户 A 的历史观看数据,提取用户的兴趣特征向量。例如,用户经常观看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技视频和高等数学的教育视频,那么 “人工智能”“高等数学” 等就会成为用户兴趣特征向量中的重要维度。
(2)确定权重:通过用户行为的频率和深度,为每个兴趣特征赋予相应的权重。比如,用户对人工智能视频的观看次数多、点赞评论频繁,那么 “人工智能” 这个特征的权重就相对较高。
3· 视频内容分析
(1)文本分析: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视频的标题、简介、标签等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和主题标签,识别视频属于科技或教育领域的具体类别,如物理学、计算机科学、职业技能培训等。
(2)图像与音频分析:对于部分视频,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分析视频中的关键画面,通过音频识别技术提取音频中的关键信息,进一步确定视频内容与科技 / 教育的相关性及具体主题。
4·匹配与排序
(1)计算相关性得分:将用户 A 的兴趣特征向量与每条视频的特征向量进行对比,使用余弦相似度、欧式距离等算法计算用户与视频的相关性得分,得分越高表示视频与用户兴趣越匹配。
(2)排序:根据相关性得分对 100 万条视频进行降序排列,初步筛选出与用户 A 兴趣最相关的一批视频。
5·推荐结果生成
(1)多样性筛选:在排序靠前的视频中,考虑内容的多样性,避免推荐过于集中在某一细分领域或同一类型的视频,确保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选择。
(2)最终推荐:从经过多样性筛选后的视频中选取前 10 条作为最终推荐结果展示给用户 A。
6·反馈与优化
(1)收集反馈:关注用户 A 对推荐视频的观看行为和反馈,如是否观看完整、是否再次点击、是否进行评论点赞等,了解用户对推荐结果的满意度。
(2)模型优化:根据用户反馈,调整用户兴趣模型和推荐算法的参数,不断优化推荐系统,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2025-2-25 12:19:29@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收集用户 A 的历史观看数据:从平台的数据库中提取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包括观看过的视频 ID、观看时间、观看时长等信息。 收集视频元数据:对于 100 万条视频,收集它们的元数据,如视频标题、描述、标签、分类等。这些元数据将用于提取视频的特征。
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无效数据。例如,去除观看时长过短(可能是误点)的记录,以及元数据缺失严重的视频。构建用户画像:
分析历史观看偏好:根据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分析其对科技和教育类视频的具体偏好。例如,可以通过计算不同子领域(如人工智能、历史、数学教育等)的观看时长占比,确定用户对各个子领域的兴趣程度。
生成用户兴趣向量:将用户的兴趣偏好转化为向量形式,向量的维度可以是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各个子领域,向量的值可以是用户对各个子领域的兴趣得分。
提取视频特征: 文本特征提取:对于视频的标题、描述和标签等文本信息,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提取特征。例如,可以使用词袋模型、TF-IDF(词频 - 逆文档频率)或更高级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如 BERT)来将文本转换为向量表示。 分类特征:将视频的分类信息(如科技、教育、娱乐等)也转化为向量形式,可以使用独热编码(One-Hot Encoding)或嵌入向量(Embedding)等方法。 整合特征:将文本特征和分类特征合并,形成每个视频的特征向量。
计算相似度:
选择相似度度量方法:可以使用余弦相似度、欧氏距离等方法来计算用户兴趣向量与每个视频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 计算相似度得分:对 100 万条视频逐一计算与用户 A 兴趣向量的相似度得分,得到一个包含所有视频相似度得分的列表。
推荐结果生成:
排序筛选:根据相似度得分对视频进行降序排序,选择得分最高的前 10 条视频作为推荐结果。 多样性考虑:为了增加推荐的多样性,可以在推荐结果中确保不同子领域的视频都有一定的覆盖,避免推荐过于集中在某一个子领域。
反馈与优化:
收集用户反馈:在用户 A 观看推荐视频后,收集其反馈信息,如是否观看、观看时长、是否点赞或评论等。
优化推荐模型:根据用户反馈,调整用户画像和推荐算法,不断优化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基于语义的特征提取:
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于视频的标题、描述、字幕等文本信息,使用词袋模型、TF-IDF(词频 - 逆文档频率)、预训练语言模型(如 BERT、GPT)等 NLP 方法提取语义特征。可以获取视频的主题、内容摘要等高层次信息,辅助视频的分类和检索。
视频标签和分类信息:利用人工标注或自动分类算法得到的视频标签(如 “科技”“教育”“娱乐” 等)和分类信息作为语义特征。简单直观,能快速对视频进行初步的语义划分,但标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可能存在问题。
小组成员:白韩瑾宸 杨延钵
-
2025-2-25 12:19:22@
参与者何东骏,李环宇
数据收集与整理
用户数据收集:收集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点赞、评论、收藏等行为数据,明确其对科技 / 教育类视频的具体偏好,比如是更关注前沿科技、科普知识,还是专业教育课程等。
视频数据收集:对 100 万条视频的元数据进行收集,包括视频标题、描述、标签、分类信息等,为后续的分析和匹配提供基础数据。
分析用户偏好
特征提取:从用户 A 的历史观看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例如观看时长较长的视频类型、频繁互动的视频主题等,将用户偏好转化为可量化的特征向量。 建立用户画像:根据提取的特征,为用户 A 构建详细的画像,比如 “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高等数学教育有深入兴趣的科技教育爱好者”,明确用户的兴趣领域、知识水平和需求层次。
视频内容分析
文本分析: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 100 万条视频的标题、描述、字幕等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和主题词,识别视频所属的具体科技或教育细分领域,如量子物理、编程入门等。 分类与标注:根据分析结果对视频进行分类和标注,为每条视频打上准确的标签,如 “科技 - 人工智能 - 深度学习”“教育 - 数学 - 代数” 等,以便后续进行精准匹配。
匹配与推荐
相似度计算:将用户 A 的特征向量与视频的特征向量进行相似度计算,常用的方法有余弦相似度、欧式距离等,找出与用户偏好最相似的视频。 排序与筛选:根据相似度得分对视频进行排序,从 100 万条视频中筛选出排名前 10 的最相关视频推荐给用户 A。同时,可以考虑引入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排序,如视频的热度、评分等,确保推荐的视频既符合用户偏好,又具有较高的质量和价值。
推荐系统评估与优化
用户反馈收集:关注用户 A 对推荐视频的行为反馈,如是否点击观看、观看时长、是否再次搜索相关内容等,了解用户对推荐结果的满意度。 系统优化:根据用户反馈,对推荐系统的算法和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持续为用户 A 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科技 / 教育类视频推荐。
-
2025-2-25 12:18:42@
要从 100 万条视频中为用户 A(历史观看偏好为科技 / 教育)推荐 10 条最相关视频,主要可以按照数据收集与整理、用户画像构建、视频内容分析、相似度计算、推荐排序与结果输出这几个关键步骤来进行,以下是详细的工作流程:
数据收集与整理: 收集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包括观看过的视频 ID、观看时间、观看时长等信息。同时,收集 100 万条视频的相关元数据,如标题、描述、标签、分类、发布时间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去除噪声数据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用户画像构建: 根据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分析其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具体兴趣点。例如,科技领域可能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细分领域;教育领域可能包括在线课程、科普知识、学术讲座等。 为每个兴趣点分配相应的权重,权重可以根据观看时长、观看频率等因素来确定。例如,用户 A 观看人工智能相关视频的总时长较长,那么人工智能在用户画像中的权重就可以设置得较高。 视频内容分析: 对 100 万条视频的标题、描述、标签等文本信息进行自然语言处理(NLP),提取关键词和主题。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文本分类、主题模型等,对视频内容进行分类和标注,确定每个视频所属的领域和细分领域。 为每个视频生成一个特征向量,向量中的元素可以包括关键词的频率、主题的概率等。 相似度计算: 将用户 A 的兴趣画像与 100 万条视频的特征向量进行相似度计算。可以使用余弦相似度、欧氏距离等方法来衡量用户画像与视频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程度。 对于每个视频,计算其与用户 A 兴趣画像的相似度得分,并将得分存储在一个列表中。 推荐排序与结果输出: 根据相似度得分对 100 万条视频进行降序排序,选择得分最高的前 10 条视频作为推荐结果。 将推荐的 10 条视频的相关信息(如视频 ID、标题、描述等)展示给用户 A,完成推荐任务。 推荐系统优化: 随着用户 A 不断产生新的观看记录,及时更新用户画像,以反映用户兴趣的变化。 定期对推荐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实际观看效果,调整相似度计算方法、用户画像构建方式等,提高推荐系统的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
通过以上工作流程,可以从 100 万条视频中为用户 A 推荐出最相关的 10 条视频,满足其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观看需求。
-
2025-2-25 12:18:34@
从 100 万条视频中为偏好科技 / 教育类的用户 A 推荐 10 条最相关视频,主要工作流程可以分为数据收集与整理、用户画像构建、视频内容分析、相似度计算、推荐排序等几个关键步骤,具体如下:
数据收集与整理
收集用户历史观看数据:从平台数据库中获取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包括观看过的视频 ID、观看时长、观看时间等信息,分析用户对科技 / 教育类视频的具体偏好,比如是更关注前沿科技、科普知识,还是专业教育课程等。 收集视频元数据:收集 100 万条视频的元数据,包括视频标题、标签、简介、发布时间等,这些信息可以初步反映视频的内容和主题。
用户画像构建
提取兴趣特征:根据用户 A 的历史观看数据,提取其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兴趣关键词。例如,如果用户经常观看关于人工智能的视频,那么 “人工智能” 就是一个重要的兴趣关键词;若用户还对在线编程教育感兴趣,“编程教育” 也应纳入兴趣特征。 确定兴趣权重:通过分析用户对不同类型科技 / 教育视频的观看行为,如观看时长、观看频率等,确定每个兴趣关键词的权重。比如,用户观看人工智能视频的总时长远远高于其他科技领域视频,那么 “人工智能” 这个关键词的权重就相对较高。
视频内容分析
文本分析:对 100 万条视频的标题、标签、简介等文本内容进行自然语言处理(NLP),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词。例如,对于一个名为 “Python 从入门到精通:基础语法讲解” 的视频,可提取出 “Python”“编程教育”“基础语法” 等主题词。 分类与标注:利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结合提取的主题词,对视频进行分类和标注。如将视频分为 “人工智能科普”“编程语言教学”“科学实验演示” 等不同的科技 / 教育类别。
相似度计算
特征向量构建:将用户 A 的兴趣特征和权重转换为一个特征向量。同时,为每一条视频也构建一个特征向量,该向量包含视频的主题词、分类标签等信息及其对应的权重。 计算相似度:采用合适的相似度计算算法,如余弦相似度、欧式距离等,计算用户 A 的特征向量与 100 万条视频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以余弦相似度为例,它通过计算两个向量的夹角余弦值来衡量它们的相似度,值越接近 1,表示相似度越高。
推荐排序
筛选与排序:根据相似度计算结果,从 100 万条视频中筛选出与用户 A 相似度最高的 10 条视频。按照相似度得分从高到低对这 10 条视频进行排序。 结果展示:将排序后的 10 条视频推荐给用户 A,可以在推荐时附上视频的标题、简介、封面图片等信息,方便用户快速了解视频内容。 在整个推荐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机制,不断收集用户对推荐视频的行为数据,如是否点击观看、观看时长、是否点赞评论等,对用户画像和推荐算法进行持续优化,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
参与同学:王皓震
-
2025-2-25 12:18:23@
数据收集与整理 收集用户数据:获取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点赞、评论、收藏等行为数据。 收集视频数据:从视频平台的数据库中提取 100 万条视频的元数据,包括视频标题、描述、标签、分类、时长、发布时间等信息。 用户画像构建 根据用户 A 的历史观看数据,对其偏好进行分析 视频内容分析 文本分析:对于 100 万条视频,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视频的标题、描述、标签等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分类与标注:借助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模型,对视频进行自动分类和标注,识别视频属于科技或教育领域的具体子类别,如人工智能、天文学、数学教育、语言学习等。 相似度计算 选择算法:采用合适的相似度计算算法,如余弦相似度、皮尔逊相关系数等,将用户 A 的特征向量与 100 万条视频的特征向量进行逐一对比,计算出每条视频与用户偏好的相似度得分。 推荐排序 筛选与排序:根据相似度得分,从 100 万条视频中筛选出得分最高的前 10 条视频作为推荐结果。如果存在得分相同的情况,可以结合视频的播放量、点赞数、发布时间等因素进行二次排序,优先推荐热度高、时效性强的视频。 推荐展示 界面呈现:将推荐的 10 条视频以合适的方式展示给用户 A,在视频平台的推荐页面或用户个人中心等位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视频的封面、标题、简介等信息,方便用户快速了解视频内容并进行观看选择。 反馈与优化 收集反馈:跟踪用户 A 对推荐视频的行为反馈,如是否点击观看、观看时长、是否再次点赞评论等,了解用户对推荐结果的满意度。 优化调整:根据用户反馈,对用户画像和推荐算法进行优化调整,不断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个性化程度,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推荐服务。
-
2025-2-25 12:18:05@
参与者:汪予涵
数据收集:汇总用户 A 的历史观看、点赞、评论等行为数据,同时收集 100 万条视频的标题、标签、简介等信息。 分析用户兴趣:研究用户 A 的行为数据,确定其在科技 / 教育领域的具体兴趣,比如是偏好科技发明还是教育方法等。 分析视频内容: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提取视频的关键主题和标签,判断其所属的科技 / 教育细分领域。 匹配推荐:将用户 A 的兴趣与视频的内容标签进行匹配,计算出每条视频与用户 A 的相关度分数。按分数高低排序,挑选出前 10 条最相关的视频推荐给用户 A。 优化调整:观察用户 A 对推荐视频的反馈,如观看时长、是否点赞等,根据反馈优化兴趣分析和匹配算法,让后续推荐更精准 。
-
2025-2-25 12:16:43@
为偏好科技 / 教育类的用户 A 从 100 万条视频中推荐 10 条相关视频
小组成员:张健 黎熠斐
主要流程如下:
-
数据收集整理
-
收集用户 A 观看、点赞等行为数据,以及 100 万条视频的标题、标签等元数据。
-
清洗数据,处理文本(分词、去屏蔽词)。
-
分析用户特征
-
依据观看数据构建用户画像,明确核心兴趣点。 转化为特征向量,量化兴趣偏好。
-
视频内容分析
-
从视频文本提取关键词等特征。
-
分类标注视频类别。
-
构建与用户向量维度一致的视频特征向量。
-
匹配推荐
-
用相似度算法(如余弦相似度)计算用户与视频向量的相似度。
-
按相似度降序排序,选取前 10 条视频推荐给用户 A 。(首先推荐用户A已关注对象的最新视频或点击量高,热度大的视屏)
-
-
2025-2-25 12:13:23@
参与者:陈纪红
收集用户数据: 获取用户 A 的历史观看记录,包括观看过的视频列表、观看时长、点赞、评论、收藏等行为数据,这些数据能反映用户对不同视频的兴趣程度。 收集视频数据: 对 100 万条视频的元数据进行收集,包括视频标题、描述、标签、分类等信息。若可能,还可获取视频的文本转录内容、关键帧图像等更详细的数据,以更全面地了解视频内容。 提取兴趣特征: 从用户 A 的历史观看数据中,分析其观看的科技 / 教育类视频的具体细分领域,例如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还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方向,或是科普类教育视频等。统计用户对不同细分领域的观看时长、互动频率等,确定其在科技 / 教育领域内的兴趣偏好权重。 构建用户模型: 将用户 A 的兴趣偏好以向量或其他数据结构的形式进行表示,构建用户画像。例如,可将科技 / 教育领域细分为 10 个不同的子领域,根据用户对每个子领域的兴趣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形成一个 10 维的用户兴趣向量。 文本分析: 对于视频的标题、描述、标签以及文本转录内容,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词法分析、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提取关键术语、主题词,识别视频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知识点,将视频内容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的特征向量。 视觉分析: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的关键帧图像进行分析,提取图像中的视觉特征,如物体、场景、人物等信息。例如,对于一个科技类视频,可能通过分析关键帧图像识别出其中出现的实验设备、科技产品等,进一步补充对视频内容的理解。 音频分析: 对视频的音频内容进行处理,提取音频的特征,如语音的语调、语速、音频频谱等信息。通过音频分析可以辅助判断视频的风格、情感倾向等,例如是严肃的学术讲座还是轻松的科普讲解。 特征匹配: 将用户 A 的兴趣特征向量与 100 万条视频的内容特征向量进行对比,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度。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有余弦相似度、皮尔逊相关系数、欧式距离等。以余弦相似度为例,计算用户兴趣向量与视频内容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值,值越接近 1,表示相似度越高。 综合评估: 除了文本、视觉、音频等内容特征的相似度,还可考虑其他因素对相似度的影响,如视频的发布时间、热度(播放量、点赞数、评论数等)。对于较新且热度较高的科技 / 教育类视频,可适当增加其相似度得分,以确保推荐的视频既符合用户兴趣,又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受欢迎度。 根据相似度计算结果,对 100 万条视频按照与用户 A 的相似度得分进行降序排列,选取前 10 条视频作为推荐结果。 结果展示:将推荐的 10 条视频的相关信息,如视频标题、封面图片、简介等展示给用户 A,方便用户快速了解推荐视频的内容,并点击观看。 为了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可定期更新用户画像和视频内容特征,引入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更复杂的特征提取和相似度计算,以及通过用户反馈对推荐算法进行优化等。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