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云词频可视化
古史词频统计及可视化-2026届科技班
- 2024-12-10 16:13:11 @
在二十四史中选择一本史书进行分析。通过回复讨论形式完成。
回复格式要求参考下面实例。
小组选择史书:
数据分析小组: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3.整体发现与思考
(结合从原文到翻译、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38 条评论
-
student2023043 LV 2 @ 2024-12-13 18:33:48已修改
小组选择史书:《辽史》
数据分析小组:杨逸凡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文言文单个词汇中连词出现较多,词汇(不含单个)中动、名词 出现较多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翻译中单个词汇”的“出现较多,词汇(不含单个)中名词 出现较多
-
2024-12-13 18:10:41@
小组选择史书:《北史》
数据分析小组:邢羽安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单字词特点: a. 高频单字多为虚词,如“之、为、与、以”等,以及常用动词、介词等,如“有、其、不、于”等,体现文言文简洁凝练的特点。 a. “不、遂”等字的高频使用,体现出叙事注重事件结果和转折。 多字词特点: b. 高频多字词多为官职名称,如“神武、刺史、尚书”等,以及称谓,如“左右、兄弟、太后”等,反映出《北史》以记录北朝政治事件和人物为主。 c. “以为、于是、如此”等词的高频使用,说明叙事注重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对人物行为的评价。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a.官职和权力机构: 高频词: 刺史、尚书、仪同三司、开府仪同、太守、司空、司徒、侍中等。 历史特点: 这些官职名称的高频出现,反映了北朝时期官僚体系的复杂和权力机构的完善。北朝政权沿袭了魏晋以来的官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官僚体系。 b.军事力量: 高频词: 都督、将军、军队。 历史特点: 北朝时期,军事力量是政权的重要支柱。高频出现的“都督”、“将军”等词,体现了当时军事将领在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军队对国家治理和对外征战的关键作用。 c.民族融合: 高频词: 蠕蠕、突厥。 历史特点: 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既有冲突也有融合。“蠕蠕”、“突厥”等少数民族名称的出现,反映了北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d.政治事件和人物: 高频词: 文帝、宣武、太后、神武等。 历史特点: 这些人物名称的高频出现,说明《北史》记录了大量北朝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和历史事件。例如,“文帝”指北魏孝文帝,他的改革对北朝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e.其他历史背景: 高频词: 朝廷、太子、司空、司徒等。 历史特点: 这些词汇反映了北朝时期皇权的集中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以及官僚制度的成熟。 f.多为称谓和历史概念 如“皇帝、朝廷、儿子、文帝、宇文泰、孝文帝”等,契合《北史》以记录北朝历史和人物为主的内容。
-
2024-12-13 17:56:18@
小组选择史书:《三国志》
数据分析小组:时舒雅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通过词汇会发现《三国志》中词汇大多是“将军” “太祖” “天下”等词,这些词反应里《三国志》中的主要内容,从“曰” “之”等词中反应了中国古代用词的一些特点。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从翻译后中的词频出现频率也可以看出《三国志》中的主要内容
3.整体发现与思考
从原文的单个词汇合翻译后的单个词汇都是一些助词,动词,副词等。体现了古代合现代词汇的用词不同。从原文和翻译的词汇都可以看出《三国志》中的主要内容。
-
2024-12-13 17:55:35@
小组选择史书:《辽史》
数据分析小组:王何熙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 我们发现文言文中单个词 之、以、曰 介词、动词等词居多,介词居多这可能与古代人的语言习惯有关;而动词居多这可能与文章的说明有关,习惯用 曰 应用他人的话。
- 在删除单个词后,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大概内容,看到 耶律 和 太祖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辽朝 和 耶律阿保机
- 可 节度使 频繁出现,这是因为辽朝继承了唐朝的节度使制度,节度使在辽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在军事上负责边防和对外战争,还在地方行政管理中承担重要职责。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 翻译的单个词与多个词都没有太大变化,可能因为在为文言文翻译分词时, 的 字能与形容词和在一起,而同一形容词出现次数少,因此没有出现 的。
- 节度使 等可以用原意的词出现频率居多,皇上 等被翻译且在原文居多的词出现频率也多。
- 像 耶律 和 太祖 这样在原文词频居多的词却没有多次出现,可能应是被分为了人名,而没有多次出现。
3.整体发现与思考
皇帝、皇上是最高频的词,所以,《辽史》主题内容应该是辽朝的皇权迭代有关。
-
2024-12-13 16:54:04@
小组选择史书:《魏书》
数据分析小组:何腾 郑亦辰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我们发现在原文中“之”,“为”、“高祖”,“世祖”等单一节词和双音节词较高,“世祖”、“高祖”是对有功绩的君主的特定称呼,所以我们推断本文主要讲的是北魏时期的君王的主要事迹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翻译中,的、于是等词出现较多,而这些词是原文中,之、为了等词翻译得来
3.整体发现与思考
古文少用双音节词,而多用单音节词叙述,语言简洁而现代翻译文则常用双音节词
👍 1 -
2024-12-13 16:45:53@
小组选择史书:梁书
数据分析小组:刘俨庆、游荞和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原文多以一些常用语气词、职位为主。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翻译与原文相似,多以一些常用词为主。
👍 1 -
2024-12-10 18:02:14@
小组选择史书: 《宋书》
数据分析小组: 李牧阳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原文中主要以“之”,“为”,“而”等单字词汇居多 不含单字词中的主要以名称为主,如“司马”,“高祖”等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翻译文中以“的”、“在”、“和”等介词占很大比例 在多音节词中“于是”一词出现非常多,名称也出现多次,如“司马”,“高祖”等 3.整体发现与思考 我发现原文与翻译之间的用词有着明显的不同: 古文中,“之”、“其”等代词频繁出现,体现了古文语言的精炼和意合特点。 翻译文本中,“的”、“他”、“他们”等现代汉语代词使用较多,这反映了现代汉语更注重明确指代关系,语言更加直白和易于理解。
👍 1 -
2024-12-10 17:57:07@
小组选择史书:《南齐书》 数据分析小组: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原文中主要以“之”,“为”,“也”等单字词汇居多 不含单字词中的主要以称呼为主,如“世祖”,“太祖”等
-
2024-12-10 17:54:20@
小组选择史书:《史记》 数据分析小组:杜伟,李雨阳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单字节时多以连词为主,多字节时多以诸侯类词维多反映出了时代的诸侯争霸
3.整体发现与思考 单字节时多以连词为主,多字节时多以诸侯类词维多反映出了时代的诸侯争霸
-
2024-12-10 17:53:41@
小组选择史书:《晋书》 数据分析小组:兰轶臣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文中大量出现了“之”、“也”等单个的词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出现了“皇帝”“皇后”一类词,猜测是讲述了皇宫内的生活 3.整体发现与思考 在原文和翻译中,会出现先许多用词的差异,如:原文中,出现许多“陛下”、“天下”等词,咱翻译中,大多翻译为了“他”或人名之类的词
-
2024-12-10 17:52:54@
小组选择史书:金史
数据分析小组:13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词云图出现的文字形状与图片一致,用词在文本中提取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词云图出现的文字形状与图片一致,用词在文本中提取 3.整体发现与思考 (结合从原文到翻译、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用词特点符合要求,词云图符合要求
-
2024-12-10 17:52:31@
小组选择史书:《陈书》
数据分析小组:朱帅有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4.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5.
(1)词汇位置与布局:频率越高的越在位置、颜色和大小上更明显 (2)在分词上,还有一些有异议的词分类不明确 (3)古人再用语上常用“也”、“之”、“为”做连词 在现代,“的”常坐连词。
👍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
2024-12-10 17:52:10@
小组选择史书:《陈书》 数据分析小组:艾峻平、杨文锦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这本书主要在讲汉高祖刘邦的事情。
-
2024-12-10 17:51:59@
《明史》分析
数据分析小组:王楚墨 李鹏君
1.单个词汇
(1)单个词汇词云图
(2)单个词汇词频统计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在查看高频字词(含单个)时,我们发现,大多数显眼的字词都是“之乎者也”这类,不能体现《明史》的特点。当我们在分析不含单个词汇时,就能很好地看到大多数《明史》的特点。这些高频词大多都是称呼或是一些名词,比如“御史”“殿下”“天下”之类。其中,“京师”这个地名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经过查阅资料后知晓,京师是眀皇朱棣定都的地点,也就是北京。同时,“西南”“东南”“东北”等方位词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彼时明朝内忧外患,边疆危机频发,所以会出现方位词。
2.多个词汇
(1)多个词汇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与上一个分析类似,译文(含单字)大多也是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词,不能让人了解书籍的特点,所以在分析除单个字的字词时,我们发现“皇帝”是最高频的词,这可能和时代有关。同时,大多数词语都与朝政有关,所以,《明史》主题内容应该是明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官员故事、历史事件、皇权迭代有关。
👍 2 -
2024-12-10 17:50:35@
小组选择史书:《隋书》
数据分析小组:05 刘思瑞,余鑫宇
1.单个词汇
(1)单个词汇词云图及词频统计图
(2)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我们发现,在文言文中,“之”、“为”、“也”等介词和语气词词频较高,而在现代白话文中,“的”、“他”、“在”等介词和代词词频较高。
2.多个词汇
(1)多个词汇词云图及词频统计图
(2)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我们发现,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去掉单个词汇后都是称谓和官职等代词以及“于是”等介词的词频较高,但在文言文中“一卷”“天下”等名词或量词的词频会较高,而现代文中“他们”这类代词会较多。
-
2024-12-10 17:49:40@
小组选择史书:南齐史 数据分析小组:11 (1)原文词汇(含单个)
(2)原文词汇(不含单个)
(3)翻译词汇(含单个)
(4)翻译词汇(不含单个)
-
2024-12-10 17:48:55@
小组选择史书:宋史 数据分析小组:李强&李绍荣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古文中运用的最多的单音节词是“之”因为“之”用法广泛,其次就是代词;而除了单音节词外,最多的则是日期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即使是对古文进行解释,现代汉语也无可避免的使用“的”较多,且单音节词仍占比重较大
-
2024-12-10 17:47:18@
小组选择史书:南史
数据分析小组:林净瑶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 ] - [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南史》词云图中,“帝”“王” 等表示统治阶层人物的高频词、众多官职名称词、与战争相关词汇以及体现文化礼仪的词汇较为突出,分别反映出其叙事围绕统治阶层、呈现政治架构、体现动荡局势及记载文化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南史》翻译词云图及用词特点突出人物(“皇帝” 等)、政治(“朝廷” 等)、军事(“战争” 等)、文化(“文学” 等)、家族(“家族兴衰” 等)多方面,呈现南朝多元风貌并为研究供依据。
3.整体发现与思考
南史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记载了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对南史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文化风貌等。 翻译: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同时要考虑到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差异。 词云图:词云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通过分析词云图,可以了解文本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用词特点:用词特点反映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意图。不同的用词方式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 1 -
2024-12-10 17:47:13@
小组选择史书:《旧唐书》
数据分析小组:李吴昊彤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原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9689, '之') (6121, '为') (4084, '也') (4023, '以') (3594, '而') (3221, '与') (2697, '于') (2610, '有') (2510, '及') (2475, '又') (2449, '皆') (2440, '则') (2252, '其') (1835, '至') (1809, '曰') (1773, '等') (1766, '者') (1708, '在') (1634, '将') (1523, '不') (1501, '上') (1469, '人') (1389, '时') (1363, '亦') (1330, '并') (1168, '是') (1148, '遂') (1114, '矣') (1109, '乃') (1083, '后')
(2)原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179, '陛下') (1160, '太宗') (995, '天下') (902, '以为') (842, '不能') (765, '宰相') (758, '不可') (674, '高祖') (619, '吐蕃') (601, '朝廷') (582, '京师') (549, '所以') (541, '左右') (528, '不得') (496, '百姓') (496, '太子') (478, '十卷') (466, '元年 改为') (464, '于是') (457, '改为') (431, '刺史') (418, '节度使') (416, '河南') (412, '突厥') (409, '公主') (408, '遣使') (405, '天子') (403, '不敢') (400, '之后') (398, '天宝 元年')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旧唐书》以封建王朝为背景,用词频及词云图分析可知:核心围绕统治阶层,“陛下”“太宗” 等帝王词汇高频,凸显其主导性,“宰相”“朝廷” 展现朝堂政治。“河南”“吐蕃”“突厥” 体现地域与对外关系,或涉多类交往。“百姓” 关注底层,“刺史”“节度使” 呈现官员体系。语言上,高频虚词显文言文风格,表意词汇助叙事,整体记录多方面史实。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翻译(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6286, '的') (2508, '在') (1818, '为') (1668, '了') (1575, '他') (1183, '又') (1103, '以') (1093, '与') (1064, '而') (1054, '有') (992, '到') (965, '他 的') (961, '就') (934, '是') (908, '和') (875, '都') (868, '不') (865, '被') (749, '将') (744, '当时') (738, '的 人') (735, '于是') (718, '说') (701, '我') (696, '人') (680, '等') (655, '没有') (645, '朝廷') (641, '皇帝') (619, '也')
(2)翻译(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136, '他们') (990, '皇上') (885, '朝廷') (851, '没有') (816, '皇帝') (772, '于是') (741, '当时') (677, '自己') (588, '太宗') (582, '军队') (577, '不能') (568, '宰相') (529, '因为') (525, '命令') (522, '请求') (469, '去世') (452, '陛下') (437, '百姓') (435, '诏令') (422, '任命') (422, '不久') (415, '因此') (414, '官员') (399, '认为') (399, '如果') (384, '可以') (351, '国家') (346, '应当') (342, '现在') (342, '担任')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通过对翻译文本的词频统计及词云图分析可知,单字词中 “的”“在”“为” 等高频词多为常用虚词,体现文本基础语言结构。而不含单个词的统计里,“他们”“皇上”“朝廷” 等实词高频出现,表明文本围绕人物身份与权力机构展开。如 “太宗”“皇帝”“宰相” 等词,凸显政治人物核心地位,“军队”“百姓”“国家” 则反映涉及多方面社会要素,整体呈现出特定历史或政治语境下的主题聚焦性。
3.整体发现与思考
从词频统计与词云图来看,文本呈现出明显的主题倾向与语言风格特征。《旧唐书》高频词多围绕人物角色、政治机构与行为动作,这暗示文本可能聚焦于历史政治领域,或许在讲述宫廷事务、官员任免、政令颁布等内容。大量虚词的存在则表明表述较为书面、正式,且有一定的叙事连贯性。整体而言,这些高频词勾勒出一幅具有特定时代背景和权力架构的画面,为深入探究文本内涵与创作意图提供了重要线索。
👎 4👍 2 -
2024-12-10 17:46:39@
小组选择史书:《宋史》
数据分析小组:李业正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的发现与分析:文言文中,之,为,以,曰为等单个词汇出现的特别多,在去掉这些后发现,陛下,契丹等词较多,说明北宋时局与契丹相关,不可,不能,不得,天下,朝廷等词也多,说明这个时期大臣上书很多,常常劝诫皇上。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的发现与分析:翻译中,的,在,有等单个词汇也很多,说明现代语言对这些词的使用很频繁,在去掉单个词汇后发现皇帝,宰相,诏令,军队,敌人较多,说明当时在打仗,而且是君主专制制度。
👍 2 -
2024-12-10 17:46:08@
小组选择史书:《金史》 数据分析小组:黄可文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金史》古文词云图及用词特点揭示出其核心围绕女真族与大金政权,官职体系展现从民族特色到汉化融合的政治架构演变,军事词汇彰显尚武扩张历程,文化宗教用词体现多元文化交融,多方面呈现出金朝独特的民族、政治、军事与文化风貌及发展变化轨迹。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皇帝”“完颜氏” 等人物家族词汇凸显其叙事核心地位;“朝廷”“争斗” 呈现政治体制与权力斗争;“军队”“战役” 展现军事重要性;“文化”“交流” 描绘文化融合;“都城”“农业” 反映地域与经济,多维度呈现金朝全貌。3.整体发现与思考:
综合《金史》原文、翻译、词云图及用词特点来看:一是语言层面存在从原文到翻译的转化,要兼顾信息传递和便于理解,这体现了不同语言体系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复杂性;二是历史叙事围绕如以 “完颜氏” 为代表的关键人物等核心要素展开,其用词呈现出政治结构等方面的动态演变,整体展现出金朝多方面的发展情况与历史特征。 -
2024-12-10 17:46:05@
小组选择史书:《北齐书》
数据分析小组:温涵琪 杨锦芮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我们发现在《北齐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和词是:之、高祖。频率最低的是王、武成。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我们发现在《北齐书》的白话文翻译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和词是:的、没有。
3.整体发现与思考
我们发现在《北齐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和词是:之、高祖。频率最低的是王、武成。我们发现在《北齐书》的白话文翻译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和词是:的、没有。
-
2024-12-10 17:45:37@
小组选择史书:
《三国志》
数据分析小组:
左恺宸、张景智
一、单个词汇
1、原文单个词汇
(1)原文单个词汇词云图
(2)原文单个词汇词频图
2、翻译单个词汇
(1)翻译单个词汇词云图
(2)翻译单个词汇词频图
二、多个词汇
1、原文多个词汇
(1)原文多个词汇词云图
(2)原文多个词汇词频图
2、翻译多个词汇
(1)翻译多个词汇词云图
(2)翻译多个词汇词频图
三、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文言文中多用“之”“也”“曰””而“等词,现代文中多用“的”“在”“了”“而”等词,两者使用“而”的频率都比较高
-
2024-12-10 17:45:31@
小组选择史书:《史记》
数据分析小组:毛佳玥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从《史记》的词云图来看,诸如 “帝王”“将相”“诸侯”“天下” 等词汇往往会以较大的字号呈现,这突出了《史记》以帝王将相为核心,记载宏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特点。它主要围绕着各个朝代的统治阶层展开叙事,展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权力斗争,这些高频词汇构成了《史记》宏大叙事的骨架。
从《史记》的用词特点来看,其单字之精妙、数字之传神、字词叠用之气魄恢弘、用词的雅俗共赏等特点。
3.整体发现与思考
原文:词云图来看,诸如 “帝王”“将相”“诸侯”“天下” 等词汇运用较多。用词特点来看,十分精妙、具有较大可读性。
翻译:词云图来看,人物的名字往往会处于核心位置且字体较大,如《项羽本纪》中 “项羽”“项梁” 等,这体现了《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特点,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展现历史事件和时代风貌。用词特点来看,其具有简洁精准、生动形象、个性化语言、典雅与古朴等特点
-
2024-12-10 17:45:07@
东汉-班固《汉书》(《前汉书》)
数据分析小组:魏宸希
1. 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5372, '之') (3957, '也') (3248, '而') (2935, '为') (2179, '曰') (2108, '与') (1814, '以') (1455, '有') (1422, '皆') (1274, '其') (1246, '上') (1097, '者') (1054, '不') (1034, '天下') (1006, '则') (917, '又') (897, '至') (873, '矣') (868, '于') (853, '及') (835, '将') (792, '莽 曰') (776, '在') (768, '以为') (757, '人') (724, '使') (684, '后') (672, '从') (631, '故') (624, '亦')
-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272, '天下') (933, '以为') (743, '匈奴') (741, '将军') (639, '不能') (608, '天子') (581, '于是') (563, '诸侯') (556, '陛下') (523, '丞相') (487, '太子') (487, '单于') (438, '所以') (436, '不得') (431, '太后') (392, '不可') (329, '大夫') (312, '长安') (288, '使者') (288, '上书') (280, '春秋') (277, '百姓') (268, '皇帝') (263, '不敢') (260, '大臣') (237, '都尉') (227, '御史大夫') (226, '汉王') (224, '大将军') (222, '其后')
-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汉书》成书于东汉,文言以单音节词为主,如词云图所示“之乎者也”之类单音节词频率最高。这与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使用形成对比。这种词汇特点使得词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重意义,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在句式上追求简练,常常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使得句子结构紧凑。
2. 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8581, '的') (3077, '在') (3031, '了') (2781, '和') (2748, '而') (2608, '是') (2421, '有') (2237, '就') (1866, '为') (1851, '的 人') (1748, '与') (1604, '又') (1562, '到') (1379, '他 的') (1328, '没有') (1325, '以') (1318, '他') (1299, '说') (1265, '不') (1214, '所以') (1168, '都') (1145, '来') (1086, '我') (1056, '皇上') (1020, '于是') (961, '也') (908, '他们') (908, '从') (873, '百姓') (818, '因此')
-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098, '没有') (2091, '他们') (1415, '所以') (1369, '皇上') (1323, '于是') (1236, '王莽') (1194, '自己') (1147, '不能') (1139, '皇帝') (1008, '百姓') (945, '现在') (934, '天下') (908, '因此') (884, '可以') (839, '匈奴') (831, '汉朝') (752, '儿子') (736, '天子') (700, '后来') (657, '就是') (652, '将军') (649, '这样') (629, '认为') (623, '国家') (613, '丞相') (609, '因为') (605, '朝廷') (598, '军队') (598, '不是') (574, '太子')
-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白话文翻译版中,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词汇和句式更贴近日常生活,语言风格较为通俗。统计所得,“没有”用以“无”;“他们”用以“其”、“者”;“所以”用以“故”,连词以双音节词为主。
3. 整体发现与思考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结合原文及翻译,“皇上”(“天子”、“皇帝”)、“天下”、“百姓”、“匈奴”几词出现频率极高,从中我们便可以看出西汉时期(以及短暂的新朝)的文景之治时的以民为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的百家对“天下”的论述,霍去病等人抗击“匈奴”的历史功绩。。。
👍 2 -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
2024-12-10 17:44:09@
小组选择史书:明史
数据分析小组:韦瑾雯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明史》原文词汇(含单个)中“之” “为” “而” “以” “与”之类单音词出现频率较高,体现出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原文词汇(不含单个)中称呼用词出现频率较高,如“御史” “殿下” “太祖” “大臣”等。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从翻译词汇(含单个)中发现,现代人更喜欢用“的” “在” “而” “和” “与”等副词、助词、连词。翻译词汇(不含单个)中“他们” “皇帝” “于是”等代词、称呼、连词出现频率较高
3.整体发现与思考 (结合从原文到翻译、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不论是原文还是翻译,单音词都占大多数,体现出人们较喜欢用单音词,而去掉单音词,“御史” “皇帝” “皇上” “大臣”之类的称呼词和名词占大多数,能体现出当时是封建社会。通过词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明史》的内容与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关。
-
2024-12-10 17:43:38@
小组选则史书:《宋书》
数据分析小组:何楠楠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可以在原文中包括单个词汇的词云图中分析出古代极喜欢使用如“之”“也”“而”等字,可以反应出古代用语的特点,古人习惯用语气词,同时习惯用连接词。 可以在原文中不包括单个词汇的词云图中看出《宋书》中主要记载了关于宋高祖刘裕与南朝刘宋。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通过做《宋书》翻译的词云图(包括单个词汇),我发现现代人喜欢用“的”“他”等副词、助词与代词。 而《宋书》翻译不包括单个词汇的词云图中,并没有像原文中可以反映出全书大概内容的词,只有“皇帝”“皇上”这一些词与全书内容相关,其他的词大多是连词与代词。
3.整体发现与思考 (结合从原文到翻译、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对比原文与翻译的词云图,我发现含单个词的原文与翻译的词云图大多都是代词,语气词等,还有表转折,表连接的字。 而不含单个词的原文与翻译的词云图中,原文可反映出全文内容,翻译的却不行;同时原文还有一些古今异义的词
👍 2 -
2024-12-10 17:42:15@
小组选择史书: 《旧五代史》 数据分析小组: 尹维翔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在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中,古人对于“之”、“为”等常用字用得非常广泛,占据了统计图的绝大部分;统计出的列表中,单字词用得最多,双字词用得相对较少。
在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中: 古人用词主要以称谓、称呼,少数会用到关于逻辑性词语。词数量用得最多的是“太祖”,可以侧面表现出古人的彬彬有礼、文采之高。“契丹”、“高祖”等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荡、国家的统一、分裂。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在翻译出的单字云图中: 翻译出用得最多的仍然是生活中常用的单音节字,少量的双音节字上榜。
在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中: 在统计云图中称谓占据大部分,还有一些大量的逻辑性词语会上榜。可以侧面表现出古人的彬彬有礼、文采之高。“契丹”、“高祖”等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荡、国家的统一、分裂。
3.整体发现与思考 (结合从原文到翻译、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一些常用的单音节字(例如:“的”、“为”等)仍然是古代乃至现代最常用的字词,还有一些有关逻辑性、称谓性的词语也是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古人的心依就与我们相连、密不可分。
-
2024-12-10 17:41:58@
小组选择史书:《元史》
数据分析小组:李呓桀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文言文中:‘之’,‘以’,‘为’等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占大多数,实词较少且重复次数不高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白话文中‘的’‘在’等单音节虚词相对较少,然而代词增多,‘朝廷’‘百姓’等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重复频率相较于文言文增高
3.整体发现与思考
(1).《元史》中‘世祖’,出现频率高,体现了元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天下’,‘元帅’,‘军队’出现频率高体现了元朝战事的频繁 (2).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文言文单音节词更多,双音节词更少,词语更凝练,但无论文言文还是白话文,虚词都是最多的
-
2024-12-10 17:41:42@
小组选择史书:《新五代史》
数据分析小组:谢锦添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原文中主要以“之”,“为”,“而”等单字词汇居多 不含单字词中的主要以名称为主,如“太祖”,“契丹”,“高祖”等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翻译文中以“的”、“在”、“和”等介词占很大比例 在多音节词中“于是”一词出现非常多,名称也出现多次,如“契丹”,“梁太祖”等 3.整体发现与思考
我发现原文与翻译之间的用词有着明显的不同:
- 古文中,“之”、“其”等代词频繁出现,分别达到了2582次和651次,体现了古文语言的精炼和意合特点。
- 翻译文本中,“的”、“他”、“他们”等现代汉语代词使用较多,如“的”出现了1184次,“他”出现了590次,这反映了现代汉语更注重明确指代关系,语言更加直白和易于理解。
-
2024-12-10 17:41:31@
小组选择史书:《北史》
数据分析小组:孙语萌、袁沐栩
1.原文含单个词
2.译文不含单个词
3.原文不含单个词
4.译文含单个词
5.我的发现与分析: (1). 在原文中,含单个词时,为、之、而、也、以等词汇出现频率较多,去掉单个词汇时,神武、以为、刺史、尚书等出现的频率较高
(2).在译文中,含单个词汇时,的、他、在等词汇出现的较多,去掉单个之后他们、皇帝、没有之类的词汇出现的较多。
👍 1 -
2024-12-10 17:41:23@
小组选择史书:《新唐书》
数据分析小组:冯靖瀚
(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 3)我的发现与分析: 我发现在新唐书中,在含单个词时,为、之、而等代词、助词、定语词汇出现频率最多,在去掉单个词汇后,刺史、陛下、皇帝等名词和称呼出现的频率最高,且突厥、节度使经常出现,大致能推断整个唐朝与突厥发生的交流和战争较多
(2)译文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译文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 3)我的发现与分析: 我发现在新唐书译文含单个词汇的词云图中,除了“的”、“了”字以外,其他单个词汇数量较为平均,符合现代汉语用语标准,但无法了解到主要内容;去除单个词汇后,出现较多的是“皇帝”“陛下”“没有”等代词、称呼或状语,由于翻译文本数目相较原文减少了,且中唐至晚唐记录几乎没有翻译,前文出现的刺史在这里出现量急剧减少,大致可以推断唐朝前期边境很少发生事端,而中唐至晚唐发生边境事端数量大大增加,经常出现刺史汇报战况。
整体发现与思考 :
我发现如果要查找具体的古文内容,必须去除单个词汇,单个字符多为代词、介词,没有分析意义,去除单个词汇后,我发现新唐书中记载的边境事宜较多,理由是刺史一次出现频率很高,然后便是对皇帝的称呼,但该称呼没有分析意义。
👍 2 -
2024-12-10 17:41:19@
小组选择史书:周书 数据分析小组:吴建宇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 我发现在《周书》单个词汇中,“之”字用的最多,由此可见,古人多用“之”这一结构助词。而过滤掉单个词汇,就能大致了解到《周书》中经常提到“诸侯”、“天下”等词,表明本书的多介绍太祖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 《周书》的译文中,“的”字使用的频率远远大于其他词汇,可见,白话文中,“的”字是使用较多的词汇。此外“刺史”出现的频率也较多,表明刺史是北周时期常见的官职
3.整体发现与思考
在文言文中,“之”与现代文的“的”字一样,使用频率极高。我发现只有两个字以上的词汇才能比较清晰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因素
👍 1 -
2024-12-10 17:41:13@
小组选择史书:
《清史稿》
数据分析小组:
吴思辰
1.单个词汇
(1)单个词汇词云图
(2)单个词汇词频统计图
2.多个词汇
(1)多个词汇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
小组的发现与分析(原文)
我发现在整体词云图中,单个字的词语面积大,单个子的词语主要是“之”,“曰”等文言文常用词,而多个字的词语主要是一些方位词与地名,例如“东南”、“西南”、“四川”等,这与当时的历史情况相符,因此,我推测这本书大概率讲述了清朝时的边疆事件与朝廷中发生的史事
小组的发现与分析(总体)
我发现在翻译的过程中“的”字占比较高,这与文言文中的”之“类似,而地名与官职等词不会被翻译,部分单音节词语会被翻译成多音节词,这体现的文言文用词简略的特点和现代文准确、易于理解的特点
-
2024-12-10 17:41:07@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分析频率较高的词语,可以发现”太祖“,”贡“的频率较高,本书讲的大概是元朝鼎盛时,国内与外交的事.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翻译中出出现日期的频率较高,“讨伐”推测元朝外交方式可能倾向于暴力
3.整体发现与思考:
单字与词语相比,更不容易理解,原文的一些词语不易理解,总体来说,文言文更加简洁,现代文易于理解
-
2024-12-10 17:41:07@
小组选择史书:《逸周书》 数据分析小组:a5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单字曰,之,也在古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双词多用天子。书的引用也常有,如在逸周书中周书出现频率较高。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现代翻译文常用‘的’,‘而’,‘是’等单词,而双音节词则不会做太多翻译,所以基本与古文的双音节词出现频率相同。
3.整体发现与思考
古文少用双音节词,而多用单音节词叙述,语言简洁,明了。现代翻译文则常用双音节词和的,是一类,叙述完整,易懂
-
2024-12-10 17:41:05@
小组选择史书:北齐史
数据分析小组: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北齐史大篇幅描写的是高祖的故事 神武一词大概是高祖的形容词,神武在北齐史中不仅仅是对高祖个人的描述,更是对他在北齐历史中是一位杰出统治者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分析 (结合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再次验证了猜想,故事主要描写是高祖,刺史一词出现很频繁
3.整体发现与思考
(结合从原文到翻译、词云图以及用词特点进行分析)
主角是高祖 北齐史在古代史书中用词较为丰富,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为我们了解北齐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但文言文中“之”字使用率最高,其中刺史一词出现频繁,结合网上资料我们了解到北齐,刺史的地位相对较高,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州,刺史的任命和权力都受到重视,他们的工作对维护地方稳定和中央集权具有重要意义。
-
2024-12-10 17:34:03@
1.原文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词汇(不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的发现与分析 《新唐书》原文含单字时词云图上多呈现出“之”,“为”等常用词,也有“皇帝”,“刺史”等职位
2.翻译词汇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1)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2)多个词汇词频统计图词汇(含单个)词频统计及词云图
(3)我的发现与分析 翻译后的《新唐书》多以一些职位和称谓居多,可以反映出唐朝前期与外国之间有许多来往,足以以可见唐朝的繁华与昌荣。
3.整体发现与思考 《新唐书》是一部大量记载唐朝皇帝轶事的史书可以从词云图上感受到很多,其中可以看出唐朝前期国力十分强盛。
👍 1
- 1